-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2月31日 14: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為了幫助廣大考生備考順利,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出臨床藥理學“細菌耐藥性產生的機制”知識點,相關內容如下:
1.產生滅活酶耐藥菌可產生多種多樣滅活酶,改變藥物的結構,使藥物失去抗菌作用,滅活酶主要有2類。
(1)水解酶如肽酶,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及頭孢菌素耐藥后,產生了裂解其結構中的β-內酰胺環(huán)的β-內酰胺酶。
(2)鈍化酶如乙酰轉移酶、核苷轉移酶和磷酸轉移酶等。
2.改變靶部位:抗菌藥物對細菌的原始作用靶點,稱為靶部位。
3.增加代謝拮抗物:磺胺藥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接觸后,后者可使對氨基苯甲酸(PABA)的產量增加20——100倍,高濃度的PABA與磺胺藥競爭二氫蝶酸合酶時占優(yōu)勢,從而使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抗藥性。
4.改變通透性:細菌通過各種途徑使藥物不易透過細菌細胞外膜進入菌體,而對抗菌藥物有天然屏障作用。
5.加強主動外排系統(tǒng):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空腸彎曲桿菌等均有主動外排系統(tǒng)。
6.其他
(1)對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產生耐藥的腸桿菌、假單胞菌等是由于拓撲異構酶Ⅱ的結構改變所致。
(2)對利福霉素類藥物產生耐藥的腸球菌、鏈球菌、腸桿菌、假單胞菌等是由于降低了RNA聚合酶的親和力。
(3)耐紅霉素的大腸埃希菌中都存在紅霉素酯酶,其能酯解紅霉素的大環(huán)內酯結構。
以上是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細菌耐藥性產生的機制”相關內容,想了解更多考試知識,請持續(xù)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