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師:《答疑周刊》2018年第21期:
1.【問題】抗酸染色結果的報告方法是?
【解答】抗酸染色,鏡檢,報告方法:-:全視野(或100個視野)未找到抗酸菌;+:全視野發(fā)現(xiàn)3~9個;++:全視野發(fā)現(xiàn)10~99個;+++:每視野發(fā)現(xiàn)1~9個;++++:每視野發(fā)現(xiàn)10個以上(全視野發(fā)現(xiàn)1~2個時報告抗酸菌的個數(shù))。
2.【問題】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基本相等的兩個時間點是?
【解答】新生兒中性粒細胞占絕對優(yōu)勢(6~28)×109/L,1周內降至5×109/L,第6~9d減至與淋巴細胞大致相等,隨后淋巴細胞逐漸增多,嬰兒期以淋巴細胞數(shù)為主(可達70%),2~3歲后,淋巴細胞逐漸減低,中性粒細胞逐漸增高,4~5歲兩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2次交叉變化曲線,到青春期時與成人相同。
3.【問題】膽紅素在血漿中運輸?shù)姆绞綖槭裁床皇荵、Z蛋白或者葡萄糖醛酸呢?
【解答】在血液循環(huán)中膽紅素主要以膽紅素-白蛋白復合物的形式存在和運輸。膽紅素隨血運輸?shù)礁魏?,在膜上與白蛋白解離,并被肝細胞攝取。Y蛋白和Z蛋白是肝細胞內的兩種色素受體蛋白。Y蛋白是肝細胞主要的膽紅素轉運蛋白,Z蛋白對長鏈脂肪酸具有很強的親和力。Y、Z蛋白與進入胞質的膽紅素結合,并將它運至內質網(wǎng)。肝細胞對膽紅素的轉化在滑面內質網(wǎng)上進行,在膽紅素-尿嘧啶核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催化下,膽紅素被轉化為單、雙葡萄糖醛酸結合膽紅素,形成水溶性的結合膽紅素,結合膽紅素隨膽汁排泄至腸管后,在回腸末端至結腸部位,在腸道菌的作用下大部分被水解而脫下葡萄糖醛酸,還原成尿膽原。
4.【問題】內源性凝血途徑、外源性凝血途徑、共同凝血途徑分別參與的因子有哪些?
【解答】參與內源性凝血途徑的因子:12、11、9、8因子。
參與外源性凝血途徑的因子:3、7因子。
參與共同凝血途徑的因子:10、5、2、1、4、13因子。
5.【問題】尼曼-匹克細胞的形態(tài)?
【解答】尼曼-匹克細胞胞體巨大,直徑20~90μm,呈圓形、橢圓形或三角形,胞核小,1~2個,圓形、橢圓形偏位。胞質豐富,經(jīng)美藍-伊紅染色后呈淺藍色,有的細胞胞質中充滿大小均勻、透明的脂滴,形如桑葚狀,有的則脂滴不甚明顯,而呈泡沬狀或蜂窩狀。
〖醫(yī)學教育網(wǎng)版權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