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藥物性牙齦肥大的病因、病理及表現”的考點,想必各位口腔主治醫(yī)師考生都比較感興趣,為了幫助大家了解,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如下:
·病因
·抗癲癇藥物:苯妥英鈉(大侖?。?/p>
·鈣通道阻滯劑:硝苯地平(心痛定)、維拉帕米
·免疫抑制劑:環(huán)孢素
·菌斑引起的牙齦炎癥可能促進藥物性牙齦肥大的發(fā)生。
·病理
·上皮棘層顯著增厚,釘突伸長達到結締組織深部。
·結締組織中有致密的膠原纖維束、大量成纖維細胞和新生的血管,間有多量無定形的基質,炎癥細胞較少,常局限于齦溝附近。
·繼發(fā)炎癥后,就可有炎癥細胞浸潤于結締組織中。
臨床表現
·苯妥英鈉所致的牙齦增生一般開始于服藥后的1~6個月內。
·始于齦乳頭和邊緣齦,
·球狀、桑葚狀、分葉狀,
·質韌,略有彈性,一般不易出血。
·增生的牙齦還可將牙齒擠壓移位,多見于上前牙。
·上、下前牙區(qū)為重,但只發(fā)生于有牙區(qū)。
推薦閱讀:
2021年口腔主治醫(yī)師考試新課來了!先人一步 搶先看!
以上“藥物性牙齦肥大的病因、病理及表現”由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資訊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