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

切換欄目
當前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題庫 > 免費 > 正文 RSS | 地圖 | 最新

[婦產科學]關于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病理,下述哪項是錯誤的

2007-05-08 17:27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    打印 | 收藏 |
字號

| |

選項:
A.雌激素的分泌逐漸停止
B.卵巢功能逐漸減退
C.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逐漸下降
D.下丘腦分泌GnRH增高.
E.垂體分泌的FSH、LH均可升高
答案:
C
解析:
絕經是婦女生命進程中必然發(fā)生的生理過程,絕經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終止。圍絕經期指圍繞絕經的一段時期,包括從接近絕經出現(xiàn)于絕經有關的內分泌、生物學和臨床特征起止最后一次月經后一年后一年,即絕經過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經后一年。圍絕經期綜合征指婦女絕經前后由于性激素減少所致的一系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癥狀。

圍絕經期的內分泌變化:圍絕經期的最早變化是卵巢功能衰退,表現(xiàn)為卵泡對FSH敏感性下降,對促性腺激素刺激的抵抗性逐漸增加,然后才表現(xiàn)為下丘腦和垂體功能退化。
1.雌激素:圍絕經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減少。絕經過渡期早期雌激素水平呈波動狀態(tài)。在整個絕經過渡期雌激素水平不呈逐漸下降趨勢,而只是在卵泡停止生長發(fā)育時,雌激素水平才下降。絕經后卵巢不再分泌雌激素。

2.孕酮:絕經過渡期卵巢尚有排卵功能,但因卵泡期延長,黃體功能不全,導致孕酮分泌減少。絕經后無孕酮分泌。

3.雄激素:絕經后雄激素來源于卵巢間質細胞及腎上腺,總體雄激素水平下降。

4.促性腺激素:絕經過渡期FSH水平升高,呈波動型,LH仍可在正常范圍,但FSH/LH仍<1。絕經后垂體釋放FSH和LH增加,F(xiàn)SH升高較LH更顯著,F(xiàn)SH/LH>1,絕經后2-3年達最高水平,約持續(xù)10年,然后下降。

5.催乳激素:絕經過渡期由于雌激素具有腎上腺能耗竭劑的功能,可抑制下丘腦分泌催乳激素抑制因子(PIF),使催乳激素水平升高。絕經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下丘腦分泌PIF增加,使催乳激素濃度降低。

6.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絕經后GnRH的分泌增加,與LH相平衡。

7.抑制素:抑制素通過反饋抑制垂體FSH和GnRH對自身受體的升調節(jié),使抑制素水平與FSH水平呈負相關。圍絕經期婦女血抑制素濃度下降,較雌二醇下降早且明顯,可能成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敏感的指標。絕經后卵泡抑制素極低,而FSH升高。

臨床表現(xiàn):表現(xiàn)為月經紊亂及一系列雌激素下降引起的相關癥狀。

1.月經紊亂:是絕經過渡期的常見癥狀,半數(shù)以上婦女出現(xiàn)2-8年無排卵性月經,表現(xiàn)為月經周期不規(guī)則、持續(xù)時間長及月經量增加。對于圍絕經期出現(xiàn)異常出血者,應取子宮內膜活檢以排除子宮內膜癌及其癌前病變等惡性病變。

2.雌激素相關癥狀
(1)血管舒縮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潮熱,使雌激素下降的特征癥狀。其特點是反復出現(xiàn)短暫的面部和頸部皮膚陣陣發(fā)紅,伴有轟熱,繼之出汗。持續(xù)時間一般不超過1-3分鐘,癥狀輕者每日發(fā)作數(shù)次,重者十余次或更多,夜間或應激狀態(tài)易促發(fā)。

(2)精神神經癥狀:主要包括情緒、記憶及認知功能癥狀。圍絕經期婦女往往出現(xiàn)激動易怒、焦慮不安或情緒低落、抑郁寡歡、不能自我控制等情緒癥狀。記憶里減退及注意力不集中也較常見。

(3)泌尿生殖道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泌尿生殖萎縮癥狀,出現(xiàn)陰道干燥、性交困難及反復發(fā)生的陰道炎,排尿困難、尿急及反復發(fā)生的尿路感染。尿道縮短,粘膜變薄,括約肌松弛,常有張力性尿失禁。

(4)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及腦血管病變。絕經后婦女易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高血壓和腦出血,絕經后婦女冠心病發(fā)生率及并發(fā)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也隨年齡而增加。

(5)骨礦含量改變及骨質疏松:骨質疏松可引起骨骼壓縮、身材變矮,嚴重者可致骨折,常見于橈骨遠端、股骨頸、錐體等部位。

相關新聞
退出
會 搜
特別推薦
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學書店
  • 名師編寫
  • 凝聚要點
  • 針對性強
  • 覆蓋面廣
  • 解答詳細
  • 質量可靠
  • 一書在手
  • 夢想成真
網絡課堂
40多類,1000多門輔導課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lián)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